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j9九游会登陆入口

来源:红厨网      2019-06-23 21:46:00     

《红厨红菜》

专访全国具有高超厨艺的大厨

旨在把那些严谨认真的大厨推出去

让更多的人群看到他们的存在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一身干净帅气的打扮,修长的身材,阳光的笑脸,有人说他是厨师界的“宋仲基”。

李冬,一个内心传统又不忘创新的人,他既做失传的古法菜,也做时兴的创意菜,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游刃有余地切换。

《红厨红菜》第165期

李冬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北京瑜舍酒店中餐行政总厨

餐饮世家第三代

出身于餐饮世家的李冬,进入厨师这个行业也算毫无悬念。

李冬的姥爷与父辈皆从事餐饮行业,这成全了他的“口福”。别人都是两个月才有机会上一次饭馆,李冬却能够经常去。从小,他就跟着大人吃遍了京城的美味。

也是在那时候,李冬对吃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他的记忆中,北方的饮食与南方颇有差异。

在北方,有红烧鱼、烤鱼、炖鱼,就是几乎没有清蒸鱼。他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次,舅舅拿了一条鱼回家清蒸。那时候,李冬才十来岁,“平时都没有见过蒸的,那时候我就知道了,原来鱼可以这样做”。

很快,李冬上完了初中,成绩还不赖。当时家里人觉得,男孩子要有一技之长,于是中考之后,李冬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职高烹饪专业,他说:“如果当时不是去考职高,我就去读大学了。”

就这样,没有选择读大学的李冬,成为了一名厨师。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在将近三十年的烹饪职业生涯中,李冬经历了三个印象深刻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北京丽都假日酒店任职员工,待了7年,从什么都不会,到掌握了烹饪的技巧。

第二个阶段,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任职厨师长,待了9年,在这里,李冬不仅掌握了更多做菜的技巧,也培养了待人处事、管理等能力。

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在北京瑜舍酒店任中餐行政总厨,目前已经干了6年,李冬说,这是职业生涯中的更高阶段,也是事业的初始阶段。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精心研制古法菜

现如今,一些没有被记录、或做法不适用于现代的古法菜式,正在慢慢失传。早年的菜式,大多是通过师傅们的口口相传,反而把这些菜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更多的是美食家所为。可美食家大多对做法不够了解,只记其味,因此古法菜的细节做法,并没有被传承下来。

喜欢看书的李冬,在烹饪行业潜伏了多年之后,开始对一些古法菜进行研究,他时常在历史的记录中,发现一些适用于今天的技艺与菜式,“我想把一些古法菜带到现代来,让更多人尝尝以前的菜式味道。”

但古法菜,是在以前的环境与条件下诞生的,因此做法也与现在的烹饪方式大不相同。如有的食材,必须得在某种环境下晒一个小时,晒的量不能多不能少,且用时用工都比较“费劲”。

李冬觉得,古法菜应该传承其精华,根据以前的记载做适当的改变,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

比如天梯鸭掌这道菜,是一位北京的美食家记录下来的。当时北京一家老饭庄——同和楼,每逢节日就会请人来吃饭,上桌的第一道菜就是天梯鸭掌,其做法复杂且耗时。但是在解放前,饭庄就关闭了,再也没有人去做这道菜。于是李冬找到这道菜的记载,结合现代的方法做了出来。

这道菜在以前,鸭掌是拿来生泡,但李冬将做法进行了改良——先将鸭掌煮熟,再用酒、糖、酱油泡制,然后褪骨,清蒸。

而记录中所没有提到的火候,在蒸鸭掌的时候,李冬也一改常理中的旺火蒸,根据鸭掌已经熟了的情况,采用小火慢蒸。

李冬告诉红厨网记者,古法菜的记载中,往往只有大概的记录而没有细节,因此这些留白的地方,就能够根据当下的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既传承了以前的做法,又能做出符合当今食客口味的菜品。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天梯鸭掌

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挥

2013年,李冬来到北京瑜舍酒店中餐厅京雅堂,餐厅从筹建到开业到如今闻名海内外,李冬一直参与其中。

京雅堂开业之初,由于餐厅位置较偏,午餐的业绩萧条到只有88元一天。对此,李冬提议加入广点,这在当时的三里屯,京雅堂是第一家这么做的餐厅。在李冬的带领下,不到一年,京雅堂的午餐业绩达到了单日最高3万。

而京雅堂的烤鸭,更是不少食客慕名而来的招牌,将近95%的食客到店必点。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据李冬介绍,京雅堂的烤鸭严格按照老一辈师傅的方法去做,烫皮、打色、吹干抽湿、再拿去冻、冻完再吹,这个过程完成下来,整整需要三天,之后再进行烤。如果预制时间过短,鸭子便会烤得不酥不脆。

酥脆好吃的烤鸭有两个特点:第一,鸭子放上盘,皮不会缩;第二,筷子夹起时,不会出水。

虽然烤鸭的预制采用传统技艺,但李冬在酱、饼、料上均做了创新。

酱是独家秘制的配方,研制了两个月。根据鸭子是凉性食材且油腻的特性,李冬调出来的酱,能使烤鸭吃起来清爽解腻。此外,饼是纯手工烙制的,非半成品;而料则加入了哈密瓜与炸蒜蓉,哈密瓜用以解腻,炸蒜蓉则很受外国人喜欢(京雅堂的客人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外国人)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李冬还会经常研发一些新菜品,这些新菜品,餐厅的食客也很喜欢,“因为积累了很多东西,且对餐厅食客消费状态了解,所以每次研发新品都挺有把握”。

例如山楂鹅肝这道菜,便是从樱桃鹅肝借鉴过来的。

众所周知,鹅肝属于比较腻的食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冬将樱桃换成了山楂,且在制作上采用低温慢煮的创新方式。“北京很多人做樱桃鹅肝,可我觉得樱桃没有那么酸甜,山楂的酸甜味道更厚重一点。”

对于菜品创新,李冬表示,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但是基础很重要。对此,他有着一番自己的见解:

1.不管做什么菜,基本功一定要扎实,这样你去发挥时才有空间。

2.厨师要有想法,要勇于尝试,如果你坚持一下,没准你会拿出一道新的菜式出来。

3.做好一件事情,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我自己,十分热爱研究地理、历史,从中获得的知识,也帮助我对食材、地方的规律有所了解,并运用于烹饪当中。

4.厨师要接受新鲜事物,往往外来因素的推动,会让你有更大的发展。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结尾

中国地广而食材丰富,李冬表示,这也是中餐相比起西餐的优势,“我们有很多食材可以选择与运用”。

这些年,李冬去的地方越来越多,让他见识到国内的丰富食材,对新鲜的食材,他都尽可能拿回餐厅试做。

但让李冬感到遗憾的,是不能用遍国内所有的好食材,“我去顺德吃鱼生,就想拿那鱼来做,但由于交通运输问题,不能拿到北京。”

一位厨师对美味新鲜食材的渴望,像极了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

他就像一个不服输的年轻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他有一个愿望——总有一天要开一家自己的餐厅。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李冬红菜】

葱烧海参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点击图片,查看做法)

抓炒核桃虾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点击图片,查看做法)

鲜菊蟹肉炖百合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点击图片,查看做法)

鱼羊鲜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点击图片,查看做法)

山楂冰霜鹅肝

李冬:那些失传的古法菜,值得我们去传承

(点击图片,查看做法)

《红厨红菜》往期精彩回顾

王海东 李林生 王希富 甄建军 陆国明 

董玉振 莫代泉 李智明 邓志雄 徐嘉乐 卢镜泉

谭国辉 何海晖 陈伯强 吴汉华 余建兴 郑志强

王英华 林浩斌 叶志文 梁叶桉 谢国忠 姚国斌

曾耀文 余元升 余瑞填 包科峰 张亚太 梁前宽

叶文健 郭元峰 岑润明 梁志坤 曾凡敬 肖卓恒

梁炳基  刘炽平 聂金杰 吴家泉 张德帆

曹锦明 金国斌 胡平果  陈加春 何健能

周云星 李永根 黄明杨 郭先锋 覃宗展 陈国勋

李雪冬 胡炜焱 劳经智 纪成龙 翟丙林 张其开

赵纪赢 米富林 谢鑫鑫 罗建良 韩付忠 刘志明

李佳豪 张小军 陈月饼 张晓航 杨纪勤 翟桂忠

王伟卿 李开明 俞飞鹏 俞科滨 刘萍萍 张筱诺

卢镜泉 甄建军 梁汉雄 朱永杰 蒋露露 韩继鹏

王海东 梁志坤 骆文龙 邹亚雷 余宗义 郭元峰

吴玉擎 黄惇敏 李学深 董玉振 余瑞填 王英华

蔡锦彪 梁炳基 莫代泉 古志辉 彭爱光 李智明

吴天荣 周凯芳 周志强 曹锦明 徐嘉乐 梁健宇

陈海星 温思恩  欧锦和 吴家泉 陈国勋 朱菊

麦志雄 董伟华 江瑞建 张少伟 周明建 周祖旺

陈太平 浦云舟 黄威翰 任彬 傅锟 王春增 杨军

麻剑平 陈庆 谌微 余梅胜 梁桂鸿 

沈巍 周毅 金强 熊玖 刘强 苗凡 黄河 郭建 胡罡 刘斌

呼崎 赵勇 王然 单涛 刘斌 魏伟 罗林 任彬 吴磊 黄河

记者 | 赵正玲

本文为红厨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0
|0

发表评论

禁止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不道德内容。

红厨菜谱 红厨食材
j9九游会登陆入口 微信授权登录红厨网,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不会用作其它用途,请您放心使用。
网站地图